据了解,有这么一份作文试题,因为开头写得很漂亮,两位改卷老师都十分认可,都没往下看,不约而同就给打了50多分。后来,卷子传到组长处,才被发现,该卷的作文其实只不过写了两三百字。高考考试改卷,因为时间太紧,不少老师不能不探寻捷径。据了解,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,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。譬如有些老师改作文,只不过第一段看一下,中间看一下,最后一段看一下,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。
对策:虽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,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作文,一个好看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。在高考考试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,改卷老师天天面对那样多份试题,假如写作上没新意,就比较容易流于一般。因此,写得别出心裁、个性鲜明、出彩,也是作文拿高分的方案之一。
现象: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挤
高考考试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,假如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,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。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,电脑会即时体现。因此,在改卷过程中,不少老师为求稳,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。假如发现我们的有效率低了,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挤。
对策:那样,怎么样突破平均分,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,往高分上打?专业人士的建议是: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卷,尤其是作文,因此,思路就要尽可能地独一无二,有创意,如此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,才能得高分。
现象:抓评分点成为阅卷重点
高考考试时,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,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节的采分点答卷才给分。因此,阅卷过程中,很多老师总是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探寻上,事实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字进行扫描,而忽视了句子的水平。
对策:答卷时,不论答多答少,第一要把答案的重点部分、关键字写出来,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水平。如此,不论你如何答,都不需要担忧失分。
现象: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
因为评卷职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字上,所以总是只注意答对部分,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。答对得分,答错不失分的现象很常见。而除去要素以外,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卷的基本结构是不是正确,句子表达是不是准确。假如结构明确、句子准确、表达流畅,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。
对策:答卷也好,作文也好,必须要把要素部分写完整,只有平时多多积累,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。
现象: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
天天要改数百份、甚至数千份的卷子,光是翻看页面,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,因此,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,条理分明,字迹明确的试题无疑给阅卷职员平添一份好感,都尽可能给分。
对策:答题时,必须要注意条理分明,字迹明确,叫人一清二楚。有的考生害怕答卷不可以扣紧采分点,不分点啰嗦一大堆,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职员阅题速度,给探寻关键字带来困难,极易引起失分。
现象: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
用语规范是高考考试试题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,在各省市拟定的评分细节中,对标准答案里关键字的同义词替换有明确的需要,符合就得分,不符合则失分,毫不含糊。因此,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势必。失分是什么原因绝不是阅卷职员的个人水平所致,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节、近于机械的扫描导致。
对策:平时学习时就要培养规范用语、规范表达的习惯,如此才不会在高考考试中无谓失分
现象: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
在评卷过程中,有评卷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总分的影响,当考生得分较高时,阅卷人判分总是慎之又慎,检查又检查,反之则易于草率。这就是评卷人喜欢锦上添花,决不雪中送炭的心理表现。
对策:只能依靠平常努力。